在翻譯一些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脑~語時也應(yīng)充分考慮到譯文讀者的因素,在譯詞中增補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識來幫助譯文讀者理解。例如“老三屆”一詞在表達方法上比較模糊,但不用加注也能為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理解。然而,一般的外國人士并不清楚該詞的指稱意義,譯者序言將其解釋性地翻譯為“school graduates or leavers of 1966 - 1968”。盡管這樣的處理無法譯出“老三屆”一詞的文化蘊涵意義,但至少能讓英美讀者大致理解這一概念。又如英美讀者對漢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解放”一詞的文化蘊涵意義不了解,因此不容易理解“解放前”、“解放后”這兩個常用詞語的直譯表達法“before / after liberation”。譯者可在譯文中增加適當(dāng)?shù)淖⑨專g出“解放”的所指史實和具體年份,即“before /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讓西方讀者能有更直觀的了解。類似的例子還有“海協(xié)會”和“?;鶗?rdquo;這一對概念。譯者有必要點明這兩個機構(gòu)各自的所在地,分別譯為“the (Beijing-based)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以及“the (Taibei-based) 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使譯文中的背景信息更清楚明白,避免西方讀者混淆這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