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毛主席問陳妻“你們倆感情好不好?”陳妻答:“好。”主席聽了非常高興。
Then Chairman Mao talked with Chen's wife. He was pleased to know that they had a happy home life.
(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
西方文化比較注重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設計個人私生活如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收入、年齡等的話題,除非對方主動談及,否則最好不要提及,這一觀念現(xiàn)今已為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所接受。然而,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并無此類禁忌,對這些私人話題的談論甚至被視為是長輩或領導對晚輩或是屬下表示關心的一種方式。這一文化內涵在原文中并不是重要的信息,無須花費筆墨加以注釋,因此譯文避實譯虛,舍棄了文化內涵,保證了關鍵信息的傳遞。
(8)你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我是好心好意勸你,倒粘到我身上來了。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Don't snap and snarl at me when I'm trying to do my best for you. I give you my advice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 and you turn round and lay the blame on me.
此例中的歇后語“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涉及到一個中國神話傳說中特有的人物。如果出于保留原文文化信息的目的將其直譯,則不僅要加注說明呂洞賓是誰,還得向西方讀者解釋呂洞賓如何對狗好心,狗又為何要咬呂洞賓。其實這句歇后語的故事緣由在此語境中并不重要。與其煞費苦心將之譯出,弄得讀者似懂非懂、糊里糊涂,還不如舍棄這一文化背景知識,直接譯出“不識好人心”,既確保了關鍵信息的有效傳遞,又使譯文讀來簡潔流暢。盡管“狗咬呂洞賓”這一文化典故未能在此句的譯文中得到體現(xiàn),但譯者運用snap和snarl這兩個動詞形象地描繪出狗狂咬亂叫的樣子,在一定程度上再現(xiàn)了原文中運用歇后語所達到的生動、形象的修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