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人而言,家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常把關(guān)系密切的人稱為"一家人",體現(xiàn)在稱呼上的是家庭親屬稱謂的泛社會化,小朋友稱長一輩的人"叔叔、阿姨"很普通,因此常聽到"警察叔叔"、"解放軍叔叔"一類的稱呼。這些稱呼如何譯為英語呢?Uncle police 的叫法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而police uncle 是說某人真的有一個當(dāng)警察的叔叔(雖然可以說I have a police uncle,但也不能用police uncle作為稱呼)。說英語的人一般會稱呼他們officer(被稱呼的人不一定是警官,對軍人也可以這樣稱),或干脆叫sir (香港稱"阿sir"頗有點(diǎn)土洋結(jié)合的意味,其實(shí)sir可以用以稱呼任何成年男性,表示一種尊敬。父親和孩子一本正經(jīng)談話時(shí),孩子有時(shí)也會稱父親sir,反過來譯成漢語時(shí)恐怕不能譯做"先生"),只有叫真正的叔叔(伯伯、舅舅、姑父、姨夫等)才稱呼uncle.。那么,你知道不知道 uncle 后面是接姓還是接名?答案應(yīng)該接名,因?yàn)橥粋€姓的uncle可能很多,這樣叫無法區(qū)別是哪一個uncle,而名字是每個人不同的。美國歷史上有名的小說Uncle Tom's Cabin(《湯坶叔的小屋》)中的Tom就是名(英語中沒有Tom這個姓,而且Tom是奴隸,不知道父母是誰,因此根本就沒有姓)。有人也許會聯(lián)想到另一本美國小說Sister Carrie (《嘉利妹妹》)中的Carrie也是名而不是姓。不錯,不過要指出的是,人們當(dāng)面并不稱呼她 Sister Carrie,只是在談話中提到她時(shí)這么說。英語中一般不用sister 作為稱呼,兄弟姐妹都以對方的名字互相稱呼,至于把"二姐"、"四妹"之類稱呼譯做second sister, fourth sister之類聽上去挺滑稽。英美倒是往往會稱修女為sister,如Sister Mary是"馬麗修女"。至于漢語里常稱已婚年輕女子為"嫂子"、"大嫂",當(dāng)然不能直譯為sister-in-law(介紹時(shí)倒可以說She is my sister-in-law)。那么又該怎樣稱呼《沙家浜》里的阿慶嫂呢?胡傳魁向刁德一介紹她時(shí)可以說"This is A Qing's wife",但是當(dāng)面刁德一只能稱阿慶嫂"Madame"(如果知道阿慶的姓,也可以用別的稱呼,如阿慶姓張,可稱呼阿慶嫂為Mrs. Zhang)。英語中親屬稱謂社會化的我只想起一個例子,老人有時(shí)稱年輕人為My son,還透著一股親近的意思(漢語里一般倒不這么說),但反過來,年輕人不會稱呼長者為father,只有叫教堂的神甫才說Father。
還有一點(diǎn),漢語常用職務(wù)作為一種尊稱,"王老師"、"李局長",乃至"師座"、"吳總",英語卻不這么用,認(rèn)為這些都是社會分工,社會上稱禮貌的稱呼一般都用Mr. / Miss / Mrs (后接姓),學(xué)生叫老師也這么稱呼,稱總統(tǒng)也叫Mr. President。當(dāng)然帶有榮譽(yù)性的稱呼或軍銜可以加在姓(或名加姓)之前作為正式場合下的稱呼,如General Marshall,Professor Smit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