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變篇 NO.3: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
雜于利而務可信也,
雜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yè),趨諸侯者以利。
這句啥意思:
智慧明達的將帥考慮問題,必然把利與害一起權衡。
在考慮不利條件時,同時考慮有利條件,大事就能順利進行;
在看到有利因素時同時考慮到不利因素,禍患就可以排除。
因此,用最另人頭痛的事去使敵國屈服,用復雜的事變去使敵國窮于應付,以利益為釣餌引誘敵國疲于奔命。
英文這么說:
Hence in the wise leader's plans, considerations of advantage and of disadvantage will beblended together.
If our expectation of advantage be tempered in this way, we may succeed in accomplishingthe essential part of our schemes.
If,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midst of difficulties we are always ready to seize an advantage, wemay extricate ourselves from misfortune.
Reduce the hostile chiefs by inflicting damage on them; and make trouble for them, and keepthem constantly engaged; hold out specious allurements,and make them rush to any givenpoint.
“智者之慮”實案——唐擊敗突厥
唐與突厥的戰(zhàn)爭(620年—657年1)是7世紀中國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兩個汗國東方突厥和西突厥進行的一系列戰(zhàn)爭。其中主要的戰(zhàn)役和事件有五隴阪之戰(zhàn)(624年)、涇陽之戰(zhàn)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戰(zhàn)(639年)、陰山之戰(zhàn)(640年)、庭州之戰(zhàn)(651年)、唐滅西突厥之戰(zhàn)(657年)等。戰(zhàn)爭期間,唐朝由開始的安撫和防御轉為進攻,加之突厥內部的分裂和內亂,唐朝分別于640年和657年徹底擊敗東、西突厥,俘虜東方突厥頡利可汗和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導致了突厥汗國的滅亡。唐朝在原東、西突厥領地分別設立都督府和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