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世界才非此即彼,成人的世界多方考慮。
備考雅思寫作一段時間的同學不會不知道,寫作分數(shù)想要6.5分+,思路上有一個潛規(guī)則是“辯證”——
避免絕對化、避免單一視角考慮問題;要有全局觀,要能夠意識到事物的“多面性”。
這樣說的意思,當然不是教你們把“A coin has two sides”這種蠢話寫在開頭啦
而是指在構思的時候,腦子里最好“分裂”出兩種立場; 在論述的過程中,多少要體現(xiàn)這兩種立場背后的腦回路。
打個比方,一道題說:
“AI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很多工作,造成很多社會問題,所以是個negative development,你同不同意?”
如果你在文章中展現(xiàn)出的是,一拍大腿,憤憤不平:
“對啊,AI搶走了很多工作機會,比如收銀員啊、工人啊,這些本來就低收入的人會失業(yè),然后犯罪率上升…”
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你的大作文分數(shù)很難超過6了(能拿到6還需要語料充分,語法句型等無硬傷等前提)。
反過來,只論述人工智能特別好,會帶來效率提升啊、科技進步啊,而忽視題目中提到的社會問題,分數(shù)也不會好看。
這一點造成了很多同學的迷思:是不是只要寫作文,兩邊必須都要扯一扯?
但最后往往又造成自己的文章自相矛盾,立場不鮮明;然后徹底陷入絕望——雅思寫作到底該怎么玩兒?
K老師建議大家從尊重題目、或者尊重事實出發(fā),而不是一開始就想著“套路”。
比如剛才的人工智能話題,我們從facts(事實),或者作為一個“社會人”的common sense(常識)出發(fā),至少能夠有以下的觀察:
第一,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一些高重復性的工作(repetitive work),提高效率,減少錯誤。
第二,人工智能能幫助人完成一些需要高精密度的工作(works that require precisionand calculative power )。比如K老師經(jīng)??吹竭@樣的新聞:相比純人工醫(yī)生,在AI的幫助下,一些疾病的確診率,或者手術成功率提高了很多個百分點。
第三,人工智能代替了一些工作,的確會造成一些人失業(yè),特別是那些只有最基礎skill的人,比如收銀員。
第四,人工智能也能帶來一些新的工作,比如machine learning科學家,programmer程序設計師等等。
這些事實在K老師心中屬于“常識”范疇,也是一個正常生活在社會上、對社會有著基本關注的人,應該知道的事實。當然,如果有同學不知道,也可以選擇借助K老師的幫助,在較短周期內補充話題缺失。
話說回來,綜合以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面對最初的題目,就不太可能徹底認為人工智能“好”或“壞”了。那么最終的結論,在這種權衡之后,便可以是一個更聰明、更“大局觀”的答案:
1.AI might be an inevitable trait of modern society, but not necessarily aweakness.
這可能是現(xiàn)代社會一個不可避免的特征,但不一定是個缺陷。
2.While some predict mass unemployment or all-out war between humans an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thers foresee a less bleak future.
雖然有的人預見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大戰(zhàn),但是未來也許不那么壞。
這種“峰回路轉”的權衡筆法,有兩大好處:
第一,體現(xiàn)作者能夠認識到,他所談論的是一個有爭議的復雜問題,并且充分考慮了各種因素。
第二,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之后,得出一個明確而篤定的結論。
有心的同學一定拿出了小本本,并且心里暗喜——這種“雖然問題不可避免,但這是大勢所趨”的調調,可以完美fit in任何和未來、和科技有點關系的題目??!
就問你香不香!?
? KK小結
以上的兩句話非常適合放在開頭段,作為觀點句或結尾的總結句。
這兩句話也是K老師在讀一篇關于machine learning的外刊社論時,從中摘錄出來的。
這種能夠將“權衡”過程顯性化的表達,其實非常能夠看出作者思維的深度,以及下筆時信手拈來的輕松。希望能夠幫同學們解決關于“辯證”的迷思。
有了句子做引子,相信很多同學已經(jīng)能夠get主體段的展開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