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醒大家:不知道說什么的時候不要說“how to say...” (怎么說),這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是典型的受中文影響編出來的錯誤表達,也是很多人的口頭禪。
找不到合適的表達的時候我們可以說:What should I say? How should I put it? (都是表示“該怎么說呢?”)It's on the tip of my toungue. I don't know how to say it/this/that (in English). 也可以用一些“廢話”來爭取一些思考時間,例如well, now, you see, like, uh... 或者就沉默一下,想好了再說。
用更模糊的表達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即便在母語中,我們也會用一定的方法回避不知道的或者不能馬上想起來的詞。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常用一些模糊的表達,比如“就那個誰” “白的那個東西” “有個叫什么英語什么筆記的公眾號”……
當我們說英語的時候也可以采用同樣的策略,例如利用a sort of, a kind of, stuff, thing這些表達進行模糊的描述。比如食物“開心果”怎么說?如果不知道pistachio這個詞的話,我們可以進行模糊處理:It's a kind of nuts. It's small, the shell is white and flesh greenish. ( ish可以做后綴,表示“有點兒”,很實用)。比如“蚊香”不會說,可以試試"The stuff for killing mosquitos", mosquito不會說的話,可以說"the small flying thing"。只是別忘了回頭查一查更準確有效的說法。
另外要養(yǎng)成不懂就查、不懂就問的好習慣,手頭備上幾個App,嘴上常備句型: What do you call ____ in English?
同義轉換
“擔架”怎么說?不會strecher的話可以找個同義詞來頂包,例如“a bed for carrying sick people”。
換個套路
不會說“車打不著火了” (the car won't start)時,我們可以說the car is broken.(車壞了) -- 不必一直糾結某個詞該怎么說,只要大概能把我們要表達的主要意思說出來就可以了。例如“糾結”怎么說?換個套路,啥叫“糾結”?它可能是“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也可能是“一直想著某事”,我們要根據(jù)情景判斷,想想自己到底要說什么。不要要求自己一開始就表達的多么地道,我們的表達是否地道取決于我們見過多少可以學習過多少地道表達,先說清楚就好。例如我前兩天看一個叫Freaks and Geeks的美劇,其中就學到了be hung up on/about來表示“ thinking or worrying too much about something or someone”,有些情景中就可以表示“糾結”這層意思。
肢體語言和手勢動作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沒有聽懂別人說什么,沒有人會扣你分,你讓ta再說一遍即可,還聽不懂的話就讓他慢點說;你說話別人沒聽懂也不必急,我們可以利用手勢、表情和手機翻譯來輔助交流 。
除此之外,英文中還有一些-- nonword communication sounds,即通過簡單的改變語調(intonation)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評論或者意見等。
描述大法好
下面這個圖片中的東西是啥?
如果不知道它是stool的話,我們可以用描述的方法代替,例如: It's like a chair, it's got four legs, you sit on it, but it hasn't got a back. 聽的人應該就會說“you mean "stool"? 這時候我們就知道了它更準確的說法。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有一天我和朋友在學校無意看到操場上有比賽:
這是我第一次見有人玩這項運動,不知道它是什么,身邊也沒有其他的人可以問。于是 Google 關鍵字 a sport played with a stick with a net on one end” , 網(wǎng)頁上立刻彈出來的就是 “Lacrosse”,“兜網(wǎng)球”,順便學習到別克有款叫做“君越”的車的英文就是LaCrosse。
“馬路牙子”怎么說?朗文字典是這樣描述的“the raised edge of a road, between where people can walk and cars can drive”, 不知道"curb"的話就可以這樣去表達。這也提醒我們要善用“進行定義的語言”,例如Wikipedia、Wikihow、 Vocabulary.com、柯林斯字典和朗文字典這些工具上的解釋。
我們在學的過程中要有一個“還可以怎么說”的意識。既然怕自己會忘記,那就多準備幾個套路吧,計劃A行不通的時候還能有計劃B。
How to Teach Vocabulary最后一章中說:
Vocabulary cannot be taught.It can be presented, explained, included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d in all manner of assiociations... but ultimately it is learned by the individual.
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是激發(fā)學習者學習詞匯的興趣,其他的要看自己了。最后書中提醒我們學無止境,每天都會有新的詞匯產生,原有的詞匯也不斷出現(xiàn)新義。我們可以分享一些讓我們如獲至寶的表達,分享一些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學習經驗互相交流。例如語言達人Richard Burtond學習單詞的方法:
背詞匯書,在短時間內掌握核心詞匯。通過集中精力的閱讀(材料是可理解性的輸入)有意識地學習詞匯,階段性進行復習,用聲音和默讀輔助記憶。
每個人的心里詞庫都有獨特性,每個人心理詞庫形成的方式也都很獨特。沒有好方法之前,笨方法就是好方法。我們學不好英文的原因可能很簡單:我們從來就沒有有意識地、認真地學過。尤其是我們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我們每天的輸入輸出太少了,沒有突破也是正常的。有沒有完整的讀過幾本語法書?讀過幾本原版書?別到處求“書單” “方法”了,正視自己的不足,每天都學點,總有一天會突破升級的。
道理都懂,沒有行動也沒用,做和不做之間是天壤之別。如果想改變,就去做點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吧,例如把“詞匯量特別少”這事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