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內人士坦言,歸根到底,難易之爭可能源自一部分學生應試能力和真實語言水平不匹配,這也正是我國當前英語教學領域中始終面臨的難題。
是難是易考生專家各執(zhí)一詞
據(jù)了解,此次題型調整內容有四處:一是原復合式聽寫調整為單詞及詞組聽寫;二是完形填空退出歷史舞臺;三是原快速閱讀理解調整為長篇閱讀理解;四是原單句漢譯英調整為段落漢譯英。
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后兩處變化。不少即將迎考和已經(jīng)考過的大學生認為,長篇閱讀理解的信息匹配要求太高。新考題的閱讀篇章后附10個句子,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 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與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調整方案說有的段落可能對應兩題,有的段落可能不對應任何一題。”本市東部一所高校大二學生小沈還細心看了四六級官方網(wǎng)站給出的樣題,發(fā)現(xiàn)四級樣題中長篇閱讀共有9個段落,也就是說一定有一個段落對應兩題;六級樣題中共15個段落,換句話說,必然有5個段落專門用來干擾考生。同時,對翻譯題型中單句翻譯改為段落翻譯,一些學生也覺得,這樣難度的“臺階”太高了。
然而這些在多位英語教學專家眼中卻并非如此。“降低考試難度”,上海外國語大學傳媒學院副院長、從事英語專業(yè)教學近20年的朱曄副教授這樣評價。從方案來看,調整后閱讀的篇章長度和難度不變,閱讀量波動不大。而且原先漢譯英中為5句單句,改為一小段,題量也并未增加。
改題型要測試真實英語水平
朱曄舉例,此次取消的完形填空題型,既考查語法、詞匯、習語、句型、搭配等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又考查對短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原是一種好題型。但由于近年來一些考生過度依賴“應試技巧”,有時甚至不看題干原文,僅僅分析幾個選項特點就可作答。甚至學生中還流傳“三長一短就選短,三短一長就選長。兩長兩短就選B,參差不齊C無敵”等答題順口溜。用上這些“旁門左道”,無論最終正誤,都有違該題型考查學生語言能力的本意。
上海政法大學常務副院長歐陽美和教授說,過去四六級考試曾因有投機“空子”可鉆被詬病,從試卷結構和測試題型看,此次調整使得考試內容更趨于合理,能進一步反映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無論是要求段落漢譯英,還是長篇閱讀后的多選項不定項信息匹配題,都要見考生“真功夫”。只有靠平時多聽多讀多說多寫,才能真正提升水平,在考試中取得佳績。
事實上,我國自1986年開始舉行的外語四六級考試歷經(jīng)多次調整。此前最近一次調整在2006年,內容包括提高聽力理解分值比例,聽力題材選用對話、講座、廣播電視節(jié)目等更具真實性的材料等。
考試與應試“博弈”知多少
也有教育界專家將四六級考試的變化看作對大量應試訓練的一次“回擊”。
由于如今四六級證書仍與就業(yè)求職緊密相關,針對該項國家標準化考試的應試培訓產(chǎn)業(yè)興盛不衰,其中固然有提高真實能力的教學,也不乏以機械訓練、押題猜題為主要內容的“速效提高班”,客觀上助推了“為考試而考試”。此次題型調整,無疑意在“道高一丈”。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博弈”在我國不少重要考試中也不鮮見。以剛剛過去的上海高考為例,今年語文卷中的第21題就要求考生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主人公的“主要”品質,這不僅考查了考生高度概括的能力,同時也可規(guī)避考生填寫很多詞語、以面蓋點來獲得分數(shù)的應試技巧效應。在政治卷中,考查能力的權重發(fā)生顯著變化,其中識記能力由15%降至5%,分析說明能力由35%大幅提升至50%。
有觀點認為,考試組織方要測試真實水平,受試方想考出更好成績,這兩者原本并不矛盾。為何在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中卻一次次碰撞,進而催生出一次次“博弈”?這一點比考題難易更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