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詞才會被同義替換?
其實,連基礎(chǔ)較好的考生也會對paraphrase犯怵這一事實本身就已經(jīng)反映出來問題——paraphrase并不是靠使用高級詞匯來考人的。正相反,理論和時間都可以證明,越容易進行同義替換的往往不是那些“相貌丑陋”的難詞、怪詞,而是那些非常生活化,很“親民”的小詞。
由于paraphrase的定義即為以不同的詞表示同樣的意思,而往往又是以更常見、更小的詞來表示意思,就以為這paraphrase和原文相比通常會占據(jù)更多的篇幅。這樣一來,當一個相對艱深晦澀的概念好不容易找到paraphrase的時候,其所占用的空間就是不能被忽略的一個問題了。
而在 托福 考試的format下,每道題目僅僅占用非常有限的空間,這客觀上導(dǎo)致對于深詞、難詞、怪詞、術(shù)語等paraphrase的難度加大。換句話說,就是 托福考試 同義替換的使用一般僅限針對相對高頻和常用的表達。
anti disestablishment arianism istically(反非國教主義論者地。筆者注)
很難想象,像如下這樣的一個單詞會在有限的試題空間中進行有效的替換:,這也就意味著,越是難的單詞,越是罕見的表達,我們反而不需要擔心其被同義替換。如果考題真的涉及到某個大、難、偏的怪詞,那么幾乎可以肯定在文章里一定會原文再現(xiàn)。
所以,其實對與基礎(chǔ)較好的考生和較差的考生,所面對的潛在paraphrase是一樣的!那為什么前者也會比較受困呢?
答案很簡單。他們沒有真正有效掌握重用的高頻的詞匯和表達。事實上,正是這樣一些概念和表達由于其常用性,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極其大量的替換說法。而我們眾多的考生往往因為輕視低級別的詞匯,造成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皮毛的不利局面。這肯定會造成paraphrase識別的困難的。那么就有了第二個問題:
二、怎樣才能有效識別同義替換?
由于上面所提到的原因,解決詞匯閱讀過程中的識別問題,首先應(yīng)該加強對高頻和常用詞的掌握。事實上,越是常用的詞,詞義越多,詞性也越多。如果僅僅滿足于看到后能反應(yīng)出一個意思,顯然不能夠稱得上對該單詞的有效把握。
對高頻、常用單詞的有效把握,是提高paraphrase能力的基礎(chǔ)。
這意味著,對于相對較生僻的單詞,只需要了解一兩個詞義也許就已經(jīng)夠了。因為這些詞本身的搭配和用法都是有限的。而對于高頻詞則需要多詞義、多詞性同時把握。
解決了詞匯認知的信息儲備問題,僅僅做了一半的工作。有效的識別paraphrase,同時需要對paraphrase的編寫做到心里有數(shù)。
熟悉paraphrase的常見類型,是提高其識別能力的有力武器。
那么同義替換的常見類型有哪些呢?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轉(zhuǎn)述表達:
1. 同義詞、反義詞的替換
2. 詞序的替換
3. 句子結(jié)構(gòu)的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