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基礎(chǔ)寫作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布置過這樣的翻譯作業(yè):
“美國的經(jīng)濟下降,中國也受到了影響?!?/p>
同學們對于前半句的翻譯都是大同小異,但是對于后半句“中國也受到影響“的處理,大家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其中,大部分學生會這么翻譯:China has been influenced too.
另外,還有一部分同學會這么處理:China has been affected as well.
很明顯,后者的處理會比前者要好,除了因為使用了更的短語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原因——對謂語部分的處理:相較于influence來說,affect這個詞,不僅僅表示受到了影響,還更細節(jié)的說明了受到了“不好的“影響。
那么,我們再來看一種:China has suffered as well.
這里只是在第二種翻譯的基礎(chǔ)上變了一個動詞,整句話的觀感就更加大不一樣了。相較于前兩種(influence, affect),第三句的動詞suffer是一種更為動態(tài)和形象化的詞匯,總結(jié)來說,就是更加的信息化、細節(jié)化和具象化。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由于實體清單,中美關(guān)系受到了破壞。
1. Due to the entities lis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has been broken.
2. Due to the entities lis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has been damaged.
3. Due to the entities lis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 and China has been compromised.
以上三種翻譯方式,都只是在謂語部分稍作修改,出來的效果卻大不一樣:種是照本宣科,把“破壞”機械地翻譯成了“break”,算是陳述性地表達“關(guān)系破壞”這個事實;第二種處理方式細化了破壞的程度,細化地表達了“關(guān)系破壞”的事實;第三種處理方式,除了細化破壞程度外, 更加生動地、具象地表述了原句的句意。所以說,“英語是一門非常形象化的語言”,而我們在給學生補充地道的表達方式時,不僅僅需要從近義詞出發(fā),更加需要從語言的具象化、形象化出發(fā)。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抱怨——“我已經(jīng)給學生補充盡可能多的形象化表達了,但是學生每次用還是就用那么一兩個。”
情況也確實如此。比如說,很多同學都把important的同意替換背的滾瓜爛熟了,但是一旦動筆寫或者張嘴說,下意識說出來的還是important。
那么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教育心理學上有這么一個說法——思維定勢。百度百科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所謂思維定勢,就是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經(jīng)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guī)律,在反復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常說的慣性思維。
思維定勢(慣性思維)有壞處也有好處。壞處是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但好處是能夠讓學生快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來處理問題。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來辯證的看待思維定勢(慣性思維),而在剛剛討論的情況中,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慣性思維),而是恰當?shù)乩眠@一心理特征。
在大多數(shù)的國內(nèi)的基礎(chǔ)英語教學中,詞匯的量(廣度)往往是老師們的重點,反倒忽略了詞匯的質(zhì)(深度),所以容易造成只能機械地理解部分詞匯,久而久之,這種機械的理解便成為了學生的定勢。因此,在基礎(chǔ)階段的輸入教學中,合理地建立新的思維定勢則是我們需要注意的關(guān)鍵點。比如說,一開始學生們并沒有建立起來suffer—影響的定勢,但一旦強化這兩者之間的練習,很多同學在后期的翻譯練習中,會反復使用到suffer/suffer from,以至于后來在翻譯例子2的句子時,也會使用suffer;又比如說,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不知道compromise的“受破壞”這一用法,所以一開始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定勢(聯(lián)系),但經(jīng)過后面的強化訓練后,學生們能夠熟練使用相應的用法。
由此及彼,這種定勢的建立不僅僅可以運用于詞匯的補充,更可以用于大多數(shù)的閉合性的內(nèi)容上——比如說某一語法的使用上,某一長句子的拆分上,某一話題的展開模式上等。
誠然,這種建立新的定勢的方法會相對來說更加耗時,相應詞匯量或者短語量的補充較少,可是一旦其形成后,學生的反應速度和語言表達的地道性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另外,這也能從某種程度上去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從抽象的中式表達轉(zhuǎn)換成更為生動具體的英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