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英語的語法,虛擬語氣的結(jié)構(gòu)分成了好多種,可是在綜合寫作中,我們只需要熟悉2-3種即可,即便是英語語法知識掌握的不怎么好的考生也可以準確使用。常用于綜合類寫作的虛擬語氣結(jié)構(gòu)為:
1. …would/should have done(動詞的過去分詞)…+if…
2. …may/might have done…(動詞的過去分詞)…+if…
3. …could have done…(動詞的過去分詞)…+if…
當我們需要對講座中教授的某些觀點表達“猜測”時,我們就可以使用這幾個虛擬語氣的結(jié)構(gòu)。從意思上來說,2和3都表示“很有可能”的意思,而第一個則有“本應該,也許將要”的意義,我們在使用的時候注意這些細微差異即可。接下來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具體說明一下它們的用法:
As a final point both the reading and lecture mention that Neanderthals had developed muscles in their stomach To argue against the reading’s assertion that these muscles helped Neanderthals to speak, the lecturer argues that these muscles could have been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Instead, she states that perhaps the muscles helped them to travel farther or climb mountains easier.
在講座中,教授對于尼安德特人是否會說話這一爭論給出了自己的見解,閱讀中的觀點是講他們腹肌非常發(fā)達,所以可以幫助他們說話;而教授卻指出他們的這些肌肉可能是用來生存,而非幫助他們講話的,因為當時他們生存的環(huán)境比較嚴酷,因此需要這些發(fā)達的腹部肌肉來爬山或遠足。但是聽力中教授在談到這個觀點時的語氣也是一種猜測的口吻,所以我們在寫這個段落的時候就可以使用虛擬語氣。上面劃線的這個句子里由于主語在后面的意思中是一個“被動”的意義,所以作者在虛擬語氣后采用了被動語態(tài)。也許這樣說有些考生還是無法完全體會虛擬語氣的“強大”之處,因此我們不妨把這個地方改成常規(guī)的句子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明顯的差別:“…these muscles had been used for…”, 改了之后的過去完成時表示的是他們“肯定已經(jīng)用了腹肌”,這樣一來意思完全和教授在講座中的意思不一樣了,所以表達就不夠準確。想要獲得高分的考生在這個細節(jié)上一定要特別注意。
The next point brought up is that deforestation by the Dutch destroyed the dodos’ natural habitats. However, the professor first claims that deforestation did not cover the entire island nor did it kill many other bird species. He next declares that dodos did not nest in trees, so their disappearance should not have bothered the dodo.
Finally, in contrast to the reading’s argument that a disease brought by the Dutch may have killed the dodos, the professor says the dodo population may already have been decliningbefore the Dutch arrived.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渡渡鳥是否是由于人類的活動而滅亡的。其中閱讀提到了荷蘭人將島上的森林全部砍伐,從而使得渡渡鳥的棲息地遭到破壞;而教授則指出荷蘭人只是砍掉了部分森林用做耕地,島上大部分森林還是保存完好的。此外,由于渡渡鳥不會飛,因此它們將自己的巢穴建在地上,而非樹上,所以即使森林全部消失了,對于它們的影響也是有限的。在第一段中,作者在描述了上述原因后,用虛擬語態(tài)來表示“與事實不符”的假定,即“森林的砍伐應該不會對渡渡鳥產(chǎn)生影響”或者“森林的砍伐本不應該對渡渡鳥產(chǎn)生任何影響”,這樣的描述在語言上顯然非常精確。同樣,假如我們用一般過去時來寫這句話,那我們所表達的含義是“肯定”的,這樣可能會與講座的意思不完全符合。最后再來看第2段,由于講座里教授也給出了荷蘭人到達島之前渡渡鳥的數(shù)量有可能已經(jīng)開始下降的這一猜測,所以作者仍舊使用虛擬語氣來表達這一論斷,通過對比語氣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句子更準確。
The reading says that Marco Polo’s name was never recorded by any contemporary Chinese; however, the professor counters by arguing that he might have used a different name or was not considered very important by the Chinese and was therefore omitted from their book.
這篇文章討論的是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其中閱讀提到了他的名字沒有出現(xiàn)在任何中國歷史文獻中;而講授則認為馬可波羅當時可能使用了不同的名字或者是因為他在中國歷史上根本不算是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所以他的名字才未出現(xiàn)在史料中。我們看到這個段落中作者在寫教授觀點時使用了連續(xù)的并列句,而第一處虛擬語態(tài)的使用表達的是教授猜測的語氣,但后面的一層意思由于教授在講話時的語氣比較肯定,所以又切換成了過去時??梢娮髡咴趯戇@個段落時已經(jīng)將英語的時態(tài)運用到了很熟練的境界。同時,我們學習了這種表達方式后也可以使得我們的綜合寫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以上就是托福作文語法中虛擬語態(tài)應用的介紹,同學們在托福作文中特定的一些場景時候需要利用虛擬語態(tài),可以寫出更加理想和地道的句子。多多進行訓練,爭取取得理想的托福寫作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