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butcher’s這種說法,起源于舊時倫敦東區(qū)居民的黑話。
倫敦東區(qū)的黑話,不但生動、有特色,而且很有系統(tǒng),為英語貢獻(xiàn)了很多短語,今天字典里仍然能查到。
這里說的“黑話”,相當(dāng)于英語中的cant或argot,意思接近中文的“切口”;并不僅限于黑社會和犯罪分子才使用,指的只是秘密隱語,目的是讓圈子以外的人無法聽懂。
中國各地也有很多類似的隱語。例如,在華北地區(qū),某些行業(yè)把“老板、帶頭人”稱為“瓢把子”,把“官員”稱為“翅子”,今天在戲曲、曲藝界仍然能聽到。
Cockney English
倫敦東區(qū)之所了形成了大量黑話隱語,大概是因?yàn)楫?dāng)?shù)卦?jīng)是底層社會的聚居區(qū),長期受到歧視,因此刻意地與外界隔離。
所謂倫敦東區(qū),最初是指圣瑪麗教堂(St Mary-le-Bow)周邊的社區(qū),后來含義擴(kuò)大,包含了整個East End地區(qū)。19世紀(jì)時,當(dāng)?shù)鼐幼〉模饕枪と穗A級和底層民眾,被稱為East Ender或Cockney。倫敦東區(qū)特有的發(fā)音和詞匯,稱為Cockney English。
同韻俚語Rhyming Slang
在Cockney English的黑話隱語中,最有特點(diǎn)的就是Rhyming Slang,同韻俚語。
中文以及其它語言中的隱語,主要為借代形式,用局部來指整體,例如,“瓢把子”源于“腦瓢兒”(也就是“頭顱”),“翅子”則源于舞臺上烏紗帽的帽翅。
而Rhyming Slang則自成一體,利用詞尾的押韻構(gòu)成。例如,在Rhyming Slang中,loaf用來表示“頭”的含義。原理是loaf of bread(整條面包)和head 構(gòu)成押韻。讓別人“動腦子想想”時所說的use your loaf,就是由此而來。
開頭提到用have a butcher's來代替have a look的作法,也是源于同韻俚語,最初的完整說法是have a butcher's hook。由于hook和look押韻,所以,就用butcher's hook(賣肉的鉤子)來代替look。
其它常見的Rhyming Slangs還包括,用apples and pears指代stairs,用blood blister(血泡)指代sister,用mincers(mince pies,碎果餡餅)代替eyes。把“放屁”稱為blowing a raspberry,是因?yàn)閞aspberry tart(樹莓餡餅)和fart諧音。
除了名詞,Rhyming Slang還包含其它詞類。例如,動詞就有用Adam and Eve來代替believe的。今天,在英國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的感嘆:“Would you Adam and Eve it? ”
還有形容詞和副詞,例如,用on one's tod來代替on one's own。來源是Tod Sloan這個人名和own押韻。
19世紀(jì)末時,Tod Sloan是英國最著名的賽馬騎師,當(dāng)時在倫敦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