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常識 - 什么是“棱鏡門”?
2013年,發(fā)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棱鏡門”事件。我們先來大致還原一下事件過程:
2013年6月,本節(jié)的主角、中情局前職員愛德華·斯諾登交給了英國《衛(wèi)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兩份絕密文件。按照斯諾登囑咐的發(fā)表時間,6月5日,《衛(wèi)報》首先發(fā)文稱,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了一項代號為“棱鏡”的計劃,獲取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每天上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翌日,《華盛頓郵報》稱,在過去6年間,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lián)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九大網絡巨頭的服務器,監(jiān)控美國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照片、存儲數據、語音聊天、文件傳輸、登錄時間和社交網絡資料細節(jié)等秘密資料。
兩家報紙的報道,使得美國的“棱鏡計劃”曝光。原來,早在2007年小布什擔任美國總統(tǒng)時期,便開始實施這項正式名號為“US-984XN”的電子監(jiān)聽計劃。
消息一經披露,美國上下輿論一片嘩然。克林頓政府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同時,這位向媒體提供消息的中情局前職員斯諾登也處于危險之中。2013年6月13日,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正式宣布,對斯諾登展開刑事調查。
據《半月談》報道,截至2013年7月3日,斯諾登共向21個國家提出政治避難申請,尚一無所獲。其中,歐洲各國的表態(tài)大體都反映出無一能接收這塊燙手山芋:奧地利的反饋是須在奧地利提交申請,芬蘭不受理斯諾登避難申請,法國的回應是此事并非很重要的問題,德國則稱此事無關人權保護,冰島回應庇護需在領土范圍內,意大利回應需在領土范圍內或邊境上,愛爾蘭回應必須在該國領土范圍內,荷蘭回應不在荷蘭領土申請會被拒,挪威則稱很可能會被拒,波蘭的回應則是“不會對申請給予‘積極建議’”,西班牙稱不在西班牙領土申請無效,瑞士的回應是“使館已不接受人道庇護”。
彼時,斯諾登已經放棄了向俄羅斯的申請,但7月26日,斯諾登仍得以難民身份進入俄羅斯。的確,所有的歐洲國家中,一來,西歐國家大都與美國處于同一陣線,而斯諾登將美國置于信息監(jiān)控的丑聞之中,美國政府對斯諾登的憤恨可想而知;再者,歐洲國家中,也只有俄羅斯敢于在這件事情上“公然叫板”美國。
因此,這邊美國對俄羅斯允許斯諾登入境一事“表示失望”,那邊,俄羅斯的發(fā)言人稱此事并不會影響兩國關系。
而據《世界日報》報道,斯諾登最近一次現身,是2014年4月17日,在每年一次的《直接連線普京》電視節(jié)目中向普京提問。專家表示:“這位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已經淪為克里姆林宮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