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基于語篇的邏輯關聯(lián)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只注重關聯(lián)詞的形式,而忽略其前后內容上的關系。對此,本文構建“關聯(lián)教學”的概念,并在闡述其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語言對比、語篇分析和寫作講評三種關聯(lián)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關聯(lián)教學;邏輯思維;語言對比;語篇分析;寫作講評
記得剛開始教書的時候,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特別強調邏輯關聯(lián)詞的使用。我告訴學生:作文要有層次感,句段之間要能銜接連貫。開頭是總起,中間是分述,最后是總結。分述部分最好能夠用關聯(lián)詞引出兩到三方面的內容,例如:可以用first of all, in addition, last but not least 來引出三方面的內容;可以用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引出兩方面的內容。于是,類似下面的表達層出不窮:On the one hand, I can earn some money by doing it to help my parents. On the other hand, I can gain some experience from it.
直到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on the one hand 與on the other hand 多是用來關聯(lián)相反兩方面的內容。如:On the one hand, I want to go to the party, but on the other hand I ought to be studying.
這件事促使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此后,我在教授關聯(lián)詞時力戒“灌輸關聯(lián)詞語,要求死記硬背”的做法,而是真正地從上下文內容出發(fā),讓學生思考關聯(lián)詞的表意功能,進而習得正確使用關聯(lián)詞的方法。與此同時,在日常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積極挖掘基于內容分析的識別與應用關聯(lián)的契機,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關聯(lián)的理解。我稱這種“注重內容分析與關聯(lián)應用”的教學為“關聯(lián)教學”。這種“關聯(lián)教學”不僅僅是圍繞顯性的“邏輯關聯(lián)詞”展開,而且也同樣重視內容間的隱性關聯(lián)。
關聯(lián)教學對于英語學習的意義可以從“輸入”與“輸出”兩方面來闡述。
從輸入的角度來說,關聯(lián)教學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輸入材料的理解。不管是閱讀還是聽力,明晰輸入材料中段落的關聯(lián),可以讓學習者有效識別文本的宏觀結構,使碎片化的信息得到整合,進而明確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語篇主旨的。與此同時,分析段內小句間的關聯(lián),不僅可以讓學習者了解信息如何有序展開,而且還可以領悟信息重點何在,進而明白段落大意。
從輸出的角度來看,關聯(lián)教學能夠幫助表達者在說與寫的過程中富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即:先表達什么,再表達什么;多表達什么,少表達什么;主要表達什么,次要表達什么;總體表達什么,分層表達什么。
總之,關聯(lián)教學的直接意義是能夠讓學生看得懂,聽得明,說得順,寫得清。這種直接意義的深處,其實也就是學生的邏輯思維的發(fā)展。作為一種有條理、有根據、前后一貫的思維方式,邏輯思維的發(fā)展包括基于關聯(lián)的分析、推理、比較、概括等思維活動。因此,關聯(lián)教學的本質意義就在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四維核心素養(yǎng)。其中,思維品質的內涵被界定為:一個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梢姡P聯(lián)教學也是實現(xiàn)素養(yǎng)型教學的有力策略。
明確關聯(lián)教學的目標,是思考策略的前提。筆者以為,關聯(lián)教學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三點。首先,學生要充分了解關聯(lián)背后的理據,從而提高關聯(lián)意識;其次,在日常學習中,學生要能夠從關聯(lián)的角度來深化對輸入的理解;第三,學生基于對不同關聯(lián)的識別與分類,能夠在輸出時自覺應用關聯(lián)。依照這三個目標,筆者認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開展語言對比,提高關聯(lián)意識
學生關聯(lián)意識的薄弱與缺席,與漢語的負遷移不無關系。總體而言,漢語是一種“少形式關聯(lián)”的語言,而英語則是一種“多形式關聯(lián)”的語言。這種特征也被語言學家描述為“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連淑能,1993)。
通過對比英漢兩種語言,教師可以清晰地呈現(xiàn)英語和漢語的差別,進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關聯(lián)意識,進而降低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教師可以利用翻譯、觀察、比較等活動,引導學生聚焦英漢在句法上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在對比學習中,學生對“英語形合”能夠有較為深入的認知。為進一步加深學生的了解,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探究“語言不同”這種現(xiàn)象后的深層理據。在各種地理、歷史以及文化、藝術的佐證下,師生可以得出結論:語言之所以不同,就在于東、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西方思維具有“探索自然、外求務實、科學邏輯”的特點,而東方思維則具有“天人合一、內省頓悟、道德人倫”的特點。
在對比之后,教師也可順勢將關聯(lián)詞或詞組進行總結。例如:
表示層次:firstly,secondly,thirdly,to begin with,whats more,last but not least…
表示總結:in summary,in brief,in general,in a word,all in all,in short…
表示原因:because,as,since,for,owing to,due to,on account of,as a result of …
在總結時,教師要以例句說明,確保學生正確使用。
2.立足語篇分析,深化關聯(lián)理解
所謂語篇分析,就是從整體理解語篇內容入手,分析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方式,邏輯思維的連貫方式以及語言形式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張獻臣,2009)。語篇分析與關聯(lián)教學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這里的銜接、連貫以及內在聯(lián)系的本質就是關聯(lián)。
語篇分析有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關聯(lián)教學也與之對應,分為宏觀的段落關聯(lián)教學與微觀的小句關聯(lián)教學。
(1)段落關聯(lián)教學
段落關聯(lián)教學就是分析語篇中各個段落之間以及它們與語篇主旨之間的關系。段落關聯(lián)教學可以分為“明晰關聯(lián)”和“應用關聯(lián)”兩個階段。在“明晰關聯(lián)”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洞察作者如何圍繞語篇核心話題展開寫作,最終將語篇信息轉化為清晰的語義結構圖。在“應用關聯(lián)”階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基于結構圖,對全文進行口頭復述或者概要寫作。學生在口頭復述或者概要寫作時,要有意識地應用邏輯關聯(lián)詞。
與“應用關聯(lián)”相比,“明晰關聯(lián)”的教學策略應是教師關注的重點。為幫助學生明晰關聯(lián),教師一方面要立足語篇整體,設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要問題,引導其整體閱讀,牽出線索(杜銳,2020);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涉及語篇知識的系列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延伸。典型問題包括:
① 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② How do the different parts serve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③ What is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parts?
…
(李福慶,2018)
(2)小句關聯(lián)教學
小句關聯(lián)教學主要是針對段落內部的句子。小句通過順接、轉折、例證、因果及對比等邏輯而關聯(lián)。有時這種關聯(lián)通過明顯的關聯(lián)詞而呈顯性狀態(tài),有時則呈隱性狀態(tài)。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明晰這種關聯(lián),進而更好地引導其理解段落。
與段落關聯(lián)教學一樣,小句關聯(lián)教學也可分為“明晰關聯(lián)”階段與“應用關聯(lián)”階段。只不過在“明晰關聯(lián)”階段,教師不一定非要呈現(xiàn)結構圖,或一味抽象分析,而可以直接進入“應用關聯(lián)”階段的教學,讓學生在問題、任務中體會邏輯關聯(lián)。這些問題、任務當然包括“運用句際關系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同時也可以是一些諸如詞義理解、句意理解、完形填空等。
筆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語》(2019年版)必修2 Unit 3閱讀語篇: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為例(見文末二維碼),來說明段落與小句關聯(lián)教學。
該語篇主要講述了電腦與網絡改變了一位不得不離職在家的英國教師。語篇中邏輯關聯(lián)詞不是很多,段際、句間的關聯(lián)十分隱晦。這一方面可以說明關聯(lián)教學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關聯(lián)教學的普適性。大多數(shù)語篇其實也不是富含顯性連接詞的,但文內的段意、句意之間卻一定是關聯(lián)的。
【段落關聯(lián)教學】全文有五段,呈現(xiàn)為“總分總”的隱性關聯(lián)結構。其中分述部分存在遞進的隱性關聯(lián)。教師可以用主問題How was Jans life changed by the Internet? 來引領學生的閱讀,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讓學生思考語篇結構。待學生形成自己見解后,繼續(xù)追問:How do these parts serve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parts? 這樣就引導學生清晰地牽出了文本的宏觀結構,形成語義結構圖(見圖1)。
基于語義結構圖,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口頭或筆頭復述。在復述過程中,要求學生使用合適的關聯(lián)詞或詞組,以彰顯邏輯的分明。
【小句關聯(lián)教學】這里以文本第二段為例。文段如下(注:文中的序號為筆者添加):
① Jan Tchamani, an English teacher in Birmingham, UK, suddenly developed a series illness and had to quit her job. ② At age 50, she found herself out of work and stuck at home with only her computer to keep her company.③After a while, she discovered that surfing the Internet could help her feel less lonely and bored.④She could listen to music, watch films, play games, and explore the world.⑤She also joined an online group where she could talk about her problems and get support and advice from others.⑥She realised that one of the greatest benefits of the Internet was its ability to remove the distance that usually exists between people.
對于該段文字,句①與句②形成因果關系,同時它們構成的意群與句③形成轉折關系。句④與句⑤屬并列關系,構成分說例證,服務總起論點句③。最后,句⑥是對句④與句⑤的總結。語義結構圖如圖2所示。
基于上述句際關系,筆者并不是一味抽象分析,而是設計了以下問題或任務:
①What does “quit” mean? What about “stuck at home”?
②Which sentence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is paragraph?
③How does the writer elaborate the topic?
④Can you retell the paragraph using some logical words?
通過這些有關詞義猜測、結構分析以及復述的問題和任務,學生能夠自然理解小句間的關聯(lián)。
3. 注重寫作講評,引導關聯(lián)應用
從寫作講評入手,就是從輸出的角度進行關聯(lián)教學。輸出的形式分為“說”與“寫”。較之“說”,“寫”更具教學意義。不正式的說話本身就是具有“不影響交際”的松散特點,而對此作“松散”的點評并無必要。而正式的說話總會因為信息稍縱即逝而導致聽者遺失部分信息,不易對其內容的關聯(lián)點評到位。因此,筆者認為在輸出上的關聯(lián)教學上,教師應該聚焦寫作講評。
寫作講評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教師事先帶領學生分析寫作要求,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聚焦關聯(lián)。這是過程寫作的必要步驟。其二是教師對于學生作品中的關聯(lián)錯誤,要予以指正。對于一些典型的錯誤,教師有必要面對全體同學進行分析指正。
這里以筆者指導學生就2019年高考某寫作任務進行訓練為例,來說明寫作講評中的關聯(lián)教學。該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寫一封申請信。學生需要在闡述個人優(yōu)勢的基礎上申請成為倫敦某中國畫展的志愿者。
在寫作前,筆者就段落之間、句子之間的關聯(lián)提出以下問題:
How many parts can your writing be divided into?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When you mention your advantages, what logical words can you use?
After showing each advantage, how to elaborate your topic sentence? What connectives can be used to show your logical sense?
接著,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詞匯或者詞組表達,這樣學生寫作起來思路就更加清楚了。學生作品如下:
Here are three main reasons why I am the best choice for you. First and foremost, I am undoubtedly good at English. Besides, I have learned Chinese paint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n my childhood. Last, I am kind and patient.
在擴展主題句的寫作中,學生也掌握了一些技巧,能夠用舉例、闡釋原因、比較、解釋、強調以及說明條件等方式擴展主題句。以下是一些學生的作品:
First and foremost, I am undoubtedly good at English. Having lived in London for half a year as an exchange student, I feel it a piece of cake to introduce everything to international friends.
Besides, I have learned Chinese paint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in my childhood. I do know a lot about this great art form.
Last, I am kind and patient. As a vice monitor of our class, I am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so a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由此可見,教師在寫作前的指導至關重要。對于學生的寫作成品,教師也要能夠關注其中的關聯(lián)錯誤,而不是僅僅關注詞匯、語法等錯誤。同學們的習作中還存在以下濫用及誤用邏輯詞的現(xiàn)象:
①To begin with, affiliative as I am, I am absolutely convinced that I will be qualified for this role.
②First of all, I want to become a volunteer in the exhibition. Whats more, I know a lot about Chinese painting. Last but not least, I speak English fluently.
句①中兩個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有誤,作者可能誤用了as 讓步結構。
而在句②中,第一句與二、三句不存在并列關系。因此,不能用三個并列邏輯詞將三個句子關聯(lián)。這屬于誤用關聯(lián)詞。
總而言之,教師要運用過程寫作的思想指導學生完成寫作任務,重視寫前的指導與總結,以及寫后的分析、歸類與評講。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選擇寫作任務時,可以少給出漢語提示,多利用一些圖表提示,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更深刻的鍛煉。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還原了語言學習是“語言、思維與文化”三者合一的內涵,同時努力回歸了“學思并重”這一理想教育的本質(Dewey,2004)。邏輯思維作為語言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Language Thinking Ability)的重要組成部分(黃遠振等,2014),在英語學習中扮演著基礎角色。準確理解他者的言語,需要精準的思維邏輯;使用適切的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同樣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因此,每一位教師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發(fā)展邏輯思維”這一英語教學的職責。本文闡述了“關聯(lián)教學”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三種教學策略,旨在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更豐富的視角出發(fā),選取巧妙的策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fā)展,應該是英語教師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Dewey, J. 2004. How We Think[M]. Kila, MT: Kessinger Publishing.
杜銳. 2020. 試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J].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1): 33—38
黃遠振,蘭春壽,黃睿. 2014.為思而教: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及實施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 (4): 63—69
李福慶. 2018. 高中英語語篇教學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J]. 中小學外語教學,(9): 27—32
連淑能. 1993. 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獻臣. 2009. 加強英語語篇教學 提高英語閱讀效率[J]. 課程·教材·教法,(6): 51—5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上有關英語學習:注重關聯(lián)教學,發(fā)展邏輯思維的內容,來自《英語學習》雜志。